米米家族 米雪国际影迷网 Michelle Yim Clan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 Register
搜索
查看: 3355|回复: 6

[转贴] 不獲續牌 亞視玩完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4-2 18:0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亞洲電視在短短廿四小時內,戲劇性地兩度回光返照,但最後仍由生變死,難逃一死,結束長達五十八年的廣播生涯,成為香港首間不獲續牌的免費電視台!獲法庭委任的亞視經理人黎嘉恩昨在「愚人節」,宣布為亞視覓得新買家,惟消息公布約三小時後即遭行會「一錘定音」否決,與會行會成員一致同意不續牌予亞視,原因之一是一旦續牌觀眾會「非常失望和憤怒」,有關新交易亦隨即告吹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表示,根據相關法例,亞視仍要廣播至明年四月一日,惟其持有頻譜將經通訊局再分配,並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跟進亞視事宜。行會同時又宣布正式發牌予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,有效期十二年。

稱或採法律手段抗爭
亞視回應指,在投資者落實的情況下,行會仍對亞視作出不予續牌決定,對此表示意外和憤慨,將繼續抗爭,並不排除採取法律手段。亞視「末代」老闆王征亦發表書面聲明,指昨是「香港黑暗的一天」,但同時死撐對結果並不感到意外,因這是過去兩年圍繞亞視賣盤的一系列「陰謀與騙局」的必然結果,亦是「良心媒體」所付出的代價,感謝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對亞視的聲援與支持。


亞視24小時「變幻」時序表

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news/20150402/00174_001.html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 Register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4-2 18:11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「千帆並舉」一度打窒對手

亞洲電視創立近五十八年,前身為麗的呼聲及麗的電視,屬本港及華人地區首間電視台,足足較無綫電視早十年誕生。回顧其大半世紀歷史,可謂有起有落,雖七度易主,但亦走過輝煌歲月,屢創經典,成為港人集體回憶,其中於八十年代初入主的邱德根,將麗的易名亞洲電視,憑着其「慳家」本色,亞視轉虧為盈。八十年代末起轉由林百欣掌舵,憑資訊娛樂節目《今日睇真D》贏盡收視,對手無綫急推《城市追擊》迎戰。千禧年代後亞視開始流入內地商家手中,疲態盡現,更開始走向下坡,最終不獲續牌。

七三年由收費轉為免費
麗的呼聲成立於一九五七年,成為本港電視廣播史上里程碑,麗的呼聲最初由英國總公司持有,並以有線傳播營運,用戶需付出廿五元安裝費及十元月費始能收看節目。

無綫電視於六七年開台後,即以免收費作招徠,迅速吸引大批觀眾過檔,麗的遂於七三年轉為免費廣播,並改名麗的電視。兩年後佳藝電視開台,加入免費電視混戰,形成麗的、無綫及佳視「三台鼎立」局面。惟佳視「快閃」經營三年,便告執笠,自此亞視及無綫便穩坐兩大免費電視台寶座,連番出擊對撼。

逼無綫腰斬劇集《輪流傳》
要數亞視經典,時光倒流回到七三年麗的年代,由於當時收視欠理想,麗的大膽起用新人,發掘出「麗的三雄」麥當雄、李兆熊、屠用雄,製作連串節目衝擊對手。由徐少強主演的劇集《天蠶變》於七九年播出,令無綫被迫將同時段節目腰斬。翌年推出「千帆並舉」攻勢,一連播出《大地恩情》等三套劇集,無綫再被迫腰斬《輪流傳》。及後推出的《大俠霍元甲》及《陳真》大受歡迎,更掀起武俠劇熱潮!

邱德根慳儉 轉虧為盈
邱德根八十年代初入主麗的,屬首個從麗的英國母公司奪得全數股權的本港商人,他將麗的改名亞洲電視,將台徽改成鑲金邊紅色銅錢圖案。八三年亞視更舉辦首屆藝員訓練班培育人才,畢業生包括影帝黃秋生等。邱任內亞視財政豐厚,但有指他為人節儉,據聞當年員工一日只能取用四格廁紙。

商人林百欣於八八年夥拍新世界集團聯手購入亞視,林隨後再收購邱氏餘下全數股權,結束邱氏對亞視的七年經營。林伯入主年代初期,亞視從無綫大挖角,撬走一眾台前幕後人才,包括沈殿霞、曾志偉、盧海鵬等,九八年起播出劇集《我和殭屍有個約會》,以靈異奇幻劇情俘虜觀眾芳心,更一連「加碼」製作三輯。

接近千禧年代,亞視進入動盪期,九八年起接連由內地商人入主亞視,股權不斷易手,○七年亞視再有股權變動,更改台徽,打破本地電視台慣用的三原色藍、綠、紅的傳統,採用了橙紅色的小楷「a」字作為主體,而「a」字則代表「Asia」(亞洲)及A級(最好)。惟亞視長年虧損,嚴重低估數碼化成本,近年股東間爭拗,令亞視欠缺大方向,更沒有自家製作劇集,為亞視步向滅亡埋下伏線。

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news/20150402/00176_015.html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4-2 18:12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
亞視光輝歲月


亞視控股權變遷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 Register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4-2 18:25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想唔到經營超過半世紀的ATV 電視台會被不獲續牌,宣佈關門:pull

政治、架構、管理等等不熟不說,只說ATV 都滿有新意和帶領先河,例如足球賽事不播廣告,都是ATV先行,TVB 跟著做;近年的歌唱比賽形式發掘新人,亦被TVB 後來發揚光大發掘出一班星光幫新人。。。

對於我來說,ATV 最大功績當然是讓松雪合作,做就一對成功非常的螢幕情侶,松雪劇一出,所向披靡,到後來TVB 的倚天亦找松雪客串,前幾集更是被認為全劇精華所在證明松雪威力,是歷久不衰。幸好早年已錄下劇集,可以在自家私人影院重播
发表于 2015-4-3 08:5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I'm surprised I've never heard anyone call it the Sick Man of Hong Kong, it seems to have dragged on for so long. I feel bad for those employees.

A little sad to see it go, but wow, what a messy way to go. This story is more fascinating than most of the stuff on TVB now, but in a sad way.
发表于 2015-4-3 10:5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tomcat_0345 于 2015-4-9 11:43 编辑

唔知米米同松哥對亞洲電視停牌會唔會感到少少失落呢?我見到尋常的一種觀點就是:亞視成功個幾年係因為佢哋成功塑造了松雪呢一對經典熒幕情侶,而亞視最大的失策亦都係無用好呢對熒幕情侶,好似無線的秋芝/秋荃,苗翁等等。。。亞視劇最早接觸的就是紅遍國內的《霍元甲》,亦都係第一次接觸米米,後來有《秦始皇》,《武則天》《碧血青天楊家將》,《銀狐》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》等等,印象都不錯,印象最深就是古裝服飾同人物造型的典雅靚麗,不單同後來國內的求其形成鮮明對比,而且亦不差於當時的無線。
《武俠帝女花》《萍踪俠影錄》《法網柔情》算在下最中意的松雪三部曲,都是後來追看的,但一樣入迷,一樣搵返當年的感覺。。。。除咗松雪之外,印象比較深刻並且好的亞視演員有劉永、馮寶寶、斑斑、黎燕珊、楊恭如、黃造時、 翁虹、麥景婷(麥麗紅)、黃麗梅(仙鶴神針)、蔡曉儀同埋徐少強(碧血青天楊家將) 好彩wai姐將自己哋收藏係呢都分享俾大家,好令我哋可以欣賞米米ATV時代的劇集,不留遺憾。。。
:
发表于 2023-6-28 03:09:4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亚视的出品质量不稳定的,听说内部斗争也很厉害,直接把公司拖垮了。不过还是感谢林伯时期带来许多佳作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Register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米米家族 - 米雪国际影迷网

GMT+8, 2023-12-2 22:30 , Processed in 0.08701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8-2017 MichelleClan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